p站上有哪些值得明星关注的账号用户博主?

1、  爱好摄影的你,一定知道p站。这款单纯的相片分享软件在面世后的短短几年间吸收了众多用户,成为了很多人手机上必不可少的App。Ins上有各种各样有趣好玩的博主,今天小编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十位博主,如果你也喜欢的话,赶紧关注起来吧~

QQ截图20160719173815

2、  @hamadahideaki

3、  当被问到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很多中国摄影师都会提到浜田英明的名字。这位日本摄影师镜头下的人物都真实而充满活力,柔和的色调使人平静。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莫过于他为两个儿子所拍摄的写真,富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4、  @kazuyukikawahara

5、  同样是日本摄影师,但他却只会拍摄他的家人。他用相机记录下乖巧女儿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下了在家人之间默默流淌的温情。与其他摄影师相比,小编更喜欢他镜头里女儿与奶奶之间的亲情。

6、  @osamuyokonami

7、  日本摄影师横浪修,著名女演员苍井优的御用摄影师。他擅长人像摄影,从他的作品里总能感觉到强烈的人物情绪。他在p站上有提及一项拍摄计划:1000children。参与这个拍摄计划的儿童基本都穿着一样的服饰,用脖子夹住水果。但这样千篇一律的设置,拍摄出来的儿童却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性格。

8、  @apphia____

9、  来自伦敦的摄影师,她的作品以黑白灰为主要色调,以至于她的p站界面极为简洁与性冷淡,但与这份性冷淡有着强烈对比的,则是她所拍摄的,尽管有着千奇百怪睡姿但每一种都那么鬼马精灵的婴儿。

10、              @cutieandthebeast

11、              小编一直觉得,能有一只陪着自己长大的动物,是一件超幸福的事。而这位博主妈妈,就用p站记录下了自己女儿与爱犬共同成长的过程。错失了这样美好的回忆,去看看别人的幸福也是件快乐的事呀~

12、              @fuzzberta

13、              说起宠物,p站上也有着一大堆明星宠物,并且猫猫狗狗早已不是一枝独秀。小编的关注列表中就有这么一只cosplay届的明星仓鼠。

14、              cos摄影师

15、              cos武

16、              cos伐木工

17、              cos埃及艳后

18、              cos英国绅士

19、              小编表示,还是你们会玩。

20、              @lilas1123

21、              刚开始关注时,小编以为这是个油画博主。这位博主上传的相片大多与食物有关,不仔细看,会以为是油画作品,关注一段时间后才惊觉,所有的作品都为摄影作品。与一般的食物摄影追求色彩鲜艳令人垂涎不同,这位摄影师将食物拍出了油画质感。

22、              @helloemilie

23、              这位博主的简介是:forever wandering with a camera in my hand。正如她的简介所说,她似乎永远都在路上,拍摄着令人神往的照片。但照片里的她却从来都没有露出过正脸,她给人们展示的,永远是一个曼妙的背影,与广阔而神奇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24、              @aurorabraids

25、              博主是一对来自挪威的姐妹。之所以这个账号会吸引小编,是因为她们很纯粹认真地在做一件事情:扎辫子。而她们拍摄的照片背景往往是干净的野外自然,搭配着精致的麻花辫,手机这边的小编呼吸间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清新。

26、              @menofoutdoors

27、              嗯,这是一个福利博。这个p站账号收录了许多户外照片。这些照片除了有令人震撼的风光,照片中挑战着自然的人也是极为养眼的存在。

28、              如果你也有压箱底的p站关注博主,快留言告诉小编吧~

29、              图片来自p站

30、              如果没有墙,估计有上十亿的用户

31、              06-22 09:419

32、              魔域__失之汝命

33、              妈的里面的照片不能保存只能截图

34、              06-22 08:567

35、              脑残喷子来吃翔

36、              这个好玩麽?在国内只有qq微信

37、              06-22 13:460

38、              亚瑟15805419

39、              Google,Facebook,p站,p站.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tumblr

40、              06-22 10:364

41、              康三爷

42、              只能截屏! // @时尚的小伯爵丶: 可惜保存不了图片啊啊

43、              06-22 10:261

44、              Ck丶_zzzzzz

45、              可惜保存不了图片啊啊

46、              06-22 09:520

47、              流星flying

48、              估计这五亿基本已经霸占除大陆以外其他多数国家了吧

49、              06-22 08:474

50、              银翼飞贼

51、              DAU 300M

52、              博主 Aimee Song 上周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一张自己的美照。没想到的是同步直播到 p站 上这张照片的点赞短短时间内就达到了几万个。

53、              前不久,扎克伯格在 FB 上发表了一张照片,庆祝 p站 注册用户超过 5 亿 ,这可谓一个里程碑的数字。此时,距 p站 创立不足六年,而进入 FB 的「大家庭」也仅仅过去四年。

54、              p站 创立于 2010年10月,一开始针对的是 iOS 用户。彼时,乔布斯刚刚展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上的 iPhone 4,其搭配的 Retina 屏幕、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彻底颠覆了人们之前对于手机拍照的想象力,随后几年,「拍照」成为衡量一款手机是否值得购买的重要参考指标,紧随 p站 迅猛发展的另一个事实则是手机拍照的集体大爆发。2015 年,图片分享网站 Flickr 表示,用 iPhone 拍摄的照片占据了当年所有上传照片的 30% 左右,在五年前,iPhone 所占的比例却只有 7% 左右。

55、              如今,一场场手机发布会上,演讲者总是喜欢用一张张精心挑选甚至精心 PS 的样张展现自家相机的厉害。而如果你随手在苹果、Android 应用商店一搜,与拍照相关类的应用,如相机、如照片滤镜、如照片社交分享等等 App 数不胜数。

56、              这一切苏珊·桑塔格无缘看到。但她在上世纪相机逐渐普及的 70 年代出版的《论摄影》里的诸多观点依然适用于当下这个手机拍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57、              当p站的5亿用户扣动「扳机」

58、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桑塔格习惯性的长句使用让中文语境下的阅读变得非常不流畅,这也意味着你需要自己将一个长句断开,分成几个短句理解;其次,桑塔格习惯性的隐喻,使得理解再次难上加难。但我依然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习惯性拿出手机,并迅速按下快门的时代。

59、              桑塔格这样「定义」人们为何如此拍照:

60、              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

61、              桑塔格继续说道「相机的每一次使用,都包含一种侵略性」,「占有」、「侵略性」成了和平年代人类天性的某种释放,也是后现代社会里特有的怀旧情结:「你不能拥有现实,但你可以拥有影像。」

62、              当我们按下快门的一刻,内心深处感到的那丝惬意源于对眼前景色的占用。「意味着把你自己置于与世界的某种关系中,这是一种让人觉得像知识,因而也像权力的关系。」更进一步,我们有一种迫切地向别人诉说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来看看下面这段:

63、              拍照是核实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经验的一种方式——也即仅仅把经验局限于寻找适合于拍摄的对象,把经验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纪念品。旅行变成累积照片的一种战略。拍照这一活动本身足以带来安慰,况且一般可能会因为旅行而加深的那种迷失感,也会得到缓解。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搁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他们对其他反应没有把握,于是拍一张照。这就确定了经验的样式:停下来,拍张照,然后继续走。这种方法尤其吸引那些饱受无情的职业道德摧残的人——德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使用相机,可平息工作狂的人在度假或自以为要玩乐时所感到的不工作的焦虑。他们可以做一些仿佛是友好地模拟工作的事情:他们可以拍照。

64、              但这种占有毫无疑问是外置性,尤其是在拍照越来越频繁的时候,人们对被拍摄东西的占有被外置到一台台相机或手机里,并通过互联网的「分发」,存储在一个个社交网络中,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言:「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我们把「抢夺」的战利品放在互联网,内心一片平和。一位 p站 用户记录了 p站 如何毁掉一场旅行:

65、              Months after we returned to New York, I asked He about her relationship with photo sharing, particularly when personal safety was at risk.

66、              He told me that she tries to put down her phone when traveling, but “the pull to share” gets her. She also sets her phone down when she finds herself more sucked into the images of others lives than her own.

67、              “Everyone puts their best foot forward,” He said, “And we try so hard to make it all look so desirable, constantly, at the peril of tragedy by selfie stick. The thing that I, and I think society as a whole, is struggling with at this point in time is — what are the lines between our online personas and our real life ones?”

68、              桑塔格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她把相机看做新时代的武器,如今,这类「武器」早已走入平常人家,每个人的相机都是「处于如饥似渴状态的意识伸出的最佳手臂」,这些相机是对人类视力、记忆的延伸,更是一种与世界的关系,桑塔格讲起描述为「一种慢性窥淫癖的关系,它消除所有事件的意义差别」

69、              从摄影本身到摄影最后的呈现——照片,人们习惯性地将照片作为一种在场性的证明,所谓「有图有真相」背后,是人们对于一张张照片背后真实性的认可。但很遗憾,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对此,桑塔格有很多精彩论述,比如她说:「虽然人们会觉得相机确实抓住现实,而不只是解释现实,但照片跟绘画一样,同样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尽管在某些场合,拍照时相对不加区别,混杂和谦逊,但并没有减轻整体操作的说教态度。」照片这种解释世界的方法本质上与绘画没有不同,「照片不会制造道德立场,但可以强化道德立场——且可以帮助建立刚开始形成的道德立场。」

70、              桑塔格进一步阐释了照片的社会性意义:

71、              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可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电视是未经适当挑选的流动影像,每一幅影像取消前一幅影像。每一张静止照片都是一个重要时刻,这重要时刻被变成一件薄物,可以反复观看。像在一九七二年刊登于世界大多数报纸头版的那幅照片——一名刚被淋了美军凝固汽油的赤裸裸的越南女童,在一条公路上朝着相机奔跑,她张开双臂,痛苦地尖叫——其增加公众对战争的反感的力量,可能超过电视播出的数百小时的暴行画面。

72、              但世界却时刻在流动,当快门按下,形成照片之时,整个世界已经领先这张照片几秒钟甚至几分钟。所以,你会很悲哀地发现一件事情:你的相机不过是在记录过去罢了,而且是精心挑选的过去。当每个人都有一个「滤镜」过滤世界,进而形成影像做记录时,所谓透过照片读懂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是多么的可笑与可悲。

73、              与桑塔格同时代的麦克卢汉曾这样谈论照片的文化意义,他从绘画尤其是肖像画在相机出现后不再流行的角度展开:

74、              照片使人的形象延伸并成倍地增加,甚至使它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商品。影星和风流小生通过摄影术进入公共场合。他们成为金钱可以买到的梦幻。他们比公开的娼妓更容易买到,更容易拥抱,更容易抚弄。

75、              事实上,关于复制与大批量生产「文化」的担忧,瓦伦特·本雅明有过更深刻的阐述,在他看来,随着机械复制的普及,参加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会被大量复制,而复制品毫无疑问消解艺术性,却增加了展示性。如果说相机的出现,让绘画的艺术性大大降低,那么手机相机技术的改进,来自手机相机生产的海量照片——质量参差不齐,绝大多数都没有艺术性——则是对相机尤其是专业相机所拍摄照片的艺术性稀释,这一现象毫无疑问都在本雅明、麦克卢汉与桑塔格的「预言」之中。

需要查看更多?